攻擊地下碉堡 動用鑽地炸彈
〔本報綜合十日外電報導〕阿富汗地下碉堡遍佈,為了有效摧毀神學士政權及賓拉丹恐怖組織的地下軍事掩體,甚至逼出賓拉丹,美國已首度動用有「地堡剋星」之稱的雷射導向鑽地炸彈GBU-28。
由於大多數阿富汗空防設施已遭摧毀,美軍計劃在接下來的作戰行動中使用GBU-28鑽地彈,以攻擊神學士設於地下的指揮所及重要掩體設施等新目標,矛頭指向神學士政權及賓拉丹「開打」組織的領導層,此外,美軍也正動用更多的人員殺傷武器來對付神學士部隊及其裝備。
美國國防部不願針對美軍是否已動用GBU-28炸彈發表評論,但不願透露身分的國防部官員說,美軍不但已於九日的攻擊中發射一枚GBU-28炸彈,而且計畫在十日(台北時間十一日)的攻擊中使用更多這種鑽地炸彈。
GBU-28是在波斯灣戰爭期間,專為重創伊拉克的地下指揮中心而研發,現在卻在阿富汗派上用場。 這種兩千兩百七十公斤(五千磅)的雷射導向炸彈,攜帶有重達兩千公斤的彈頭,命中並鑽入目標的深度視彈著點的不同而異,最多能夠穿透三十點五公尺深的地面,或六公尺的鋼筋混凝土設施。
GBU-28採用B、C兩種延遲引信,炸彈接觸地面後引信不爆炸而是鑽地。 當彈頭遇到混凝土時,B引信引爆,炸開一個大洞繼續往下鑽;遇到鋼板等強固物質時,受到地下掩體的熱輻射,C引信爆炸,在鑽透鋼板後,進入地下掩體爆炸。
這種炸彈最初是在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期間以剩餘的大砲為材料製造的,目的在攻擊伊拉克的地下碉堡。在那次戰爭中,美軍只投過兩枚這種炸彈,而且這種炸彈的設計後來也經過修改。
美國已訂購至少一百二十五枚這種巨型炸彈。
每一枚長達三點九公尺,直徑三六八釐米,每枚造價十四萬五千六百美元(約合台幣五百萬元)。 這種炸彈可由F-15E等戰機投擲,投擲距離五千公尺。
作戰使用時,攻擊飛機須與機上、他機及地面上的雷射照射器配合工作。 
與我們聯絡
Copyright (C)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 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建議使用IE
4.0以上版本以800*600模式觀看以達最佳瀏覽效果 |